行业新闻
● “双碳”目标下,从改变能源性质结构来看,储能有新的作用,如何使用储能来调整能源结构,让能源上从成分、定义上做到更少的碳排放,是问题的核心。源自文库
● 因为中国能源、电力的特殊性我们并非完全市场化和自由市场的能源体系,储能的配置方式要依存于政策的管理,也要依存于市场发展客观性。
● 源网荷储的形式多种多样,核心问题在于解决能源特征跟用能结构的适配性以及经济性的问题。
● 储能的形式有很多种,以北京目前的用电结构为例,主要来自于内蒙古托克托电网的火电机组、张北的风光电机组。除此以外,张家口给北京供电建立了配套抽水蓄能的电站,丰宁坝上是目前全球已建成并网最大的抽蓄电站,因此,采用水的势能进行储能才是整个电力系统当中最大的量。
●把蓄电池放大,采用移峰填谷的方式直接配置储能,对更多数据中心不是调整能源结构而是调整经济性。
● 根据不同电价的峰谷价差,若具备一定经济性,就可以为数据中心的用电产生一定的经济回收成本。
● 经测算,一兆瓦时(一千千瓦时)储能的系统成本是150万元的情况下, 也就是1.5元/瓦时的情况下,它的峰谷价差只要达到6毛钱以上那它就具备经济性,这是利用峰谷价差配备储能的应用。
● 高可靠性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特征之一,而储能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储能可以和数据中心完美结合。
● 由于负荷时高时低,电网和发电厂为了应付高峰用电会储备很多备用机组,如果我们有效利用储能,来减少备用机组的使用,其实也就减少了碳排放,也是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贡献。
● 由于北方燃煤保供暖是关键,在冬季风大的时期会出现弃风现象,火电厂仍持续运行。从新能源配置来看,不管数据中心大规模的新能源还是风电厂配置的10%比例的新能源都可以调整新能源并网的效率和友好性,不管从资源调度还是从并网效率上都会得到提升。所以这也是一种新能源配置储能和数据中心结合的特例。
● 储能有很多种形式,除了与数据中心结合的储能,还有与数据中心所在配网相结合的储能,例如源网荷储,实际上这种储能并没有配给数据中心,而是配给一个区域电网,例如给一个110kV或者120kV变电站配置储能。既可能是化学储能,也可能是化学储能跟化石储能的结合,就比如说蓄电池再加柴油机或者加生物燃料的发电机,这样的一种结合。
● 数据中心与储能结合有多种形式,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本质上是要合理技术形式、合理的经济形式、可落地的政策形式以及在方案和系统架构上充分匹配能源特征、用能特征这样的方案才是适合的。源网荷储是数据中心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一条重要的产业模式。
● 截至2021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28亿千瓦,“双碳”目标下,明确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1.2亿千瓦左右。
● 抽水蓄能依然跟数据中心结合,从功率来看,抽水蓄能才是整个电网能源利用结构上的最大头。
● 除了数据中心自建储能以外,在储能边上建设数据中心,也是一种探讨的可能。
● 改变能源性质结构,需要以定向方式消纳或者使用绿电,这种绿电可能源自园区,例如自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储能。
● 由于风光电力不是很稳定,把太阳能先储存下来再用,可以更稳定的用电,这种储能方式有利于自建新能源或者是离网新能源的应用。
● 储能系统面向电网来进行定向消纳。电网的电力交易也可能会分成中长期的交易和短期的现货实时交易。例如张北坝上地区,新能源发电小时数假定是全年1600小时满发,真实发送的时候,小时数往往超过1600小时。但因为并网限制、调配电价调度的限制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还要充分考虑电网的消纳能力。
● 储能提高了数据中心可靠性,但储能有多种方式,目前大多采用化学储能的方式,铅酸电池、锂电池都是化学电。除此以外数据中心还应尝试更好的储能方式,例如重力储能等,安全性可能会高于化学储能,采取这些储能方式都是为了减少用能。
● 在“碳中和”概念以前,数据中心依然有储能,不间断电源就是最典型采用储能来调整电能质量的系统和结构。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0553-3025696